第(1/3)页 从第一句起,《囍》这首歌,就给不仅仅是顾璇,更包括她的同事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不对劲啊?”同事里有人开口。 “有啥不对劲的?”还有人奇怪。 “额,可能大家现在不是很知道的习俗,但是在我们年纪大一点,知道一些这些东西的人听起来,确实是有点不对劲——感觉,这歌唱的跟诡片一样。”刚才的同事于是开口。 确实上来两句,就是不对劲的。 标题叫做《囍》。 那肯定是和结婚这件事情有关,可关键是正月十八或者说正月,都是不适合结婚的,并且... 不适合活人结婚,在古代,这是结冥婚的。 所以“正月十八,黄道吉日”这两句,就展现出浓浓的不一样的意味出来: 也就让后面的“高粱抬”也变得不对劲。 毕竟,五谷,是有辟邪的意思的... 于是这么一解释,办公室里的人们顿时就有点面面相觑之感,更别说配上MV画面,好像还真的是个什么惊悚的片子。 “抬上红装 一尺一恨 匆匆裁...” 有胆小的同事就开口了:“哎呀妈,好像确实是啊...” 这两句歌词,还用说么? 抬轿时候穿的红色嫁衣,每一尺都带着恨意,并且是慌忙之下匆匆裁成的,意味着这背后一定充满着各种故事。 一时间大家浮想联翩, 难道真的是… 那于是各种逼婚情节出现,古代封建腐朽压迫什么的... “裁去良人 奈何不归 故作颜开...” 而到了这里,故事又突然丰富上了一个情节:原来,这被逼嫁人的并不是简单地被逼迫。 她甚至还有一段感情在,只是,这段感情中的良人,也没有归来。 最终好像也就只剩下: “响板红檀,说得轻快,着实难猜...” 是啊,确实难猜。 目前已知的歌词来讲,这绝对是相当丰富的信息,让人猜测良多——寥寥数句,就已经描出了故事的轮廓。 从这一点来讲,《囍》这首歌是成功的。 但还不够,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用歌词来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实是不太够的。 它需要更多地内容,而这些内容... 则是需要人们的想象来补充。 绝大多数人都是不缺想象力的,所以才会有如今这么酷炫的电视电影出来之后,依旧是无法达到人们那心中想象的彼岸。 当外人看着或许只是听个歌词,看个。 实际上,这人心中,早已从文字中衍生出一个广袤无极的大千世界出来。 更何况,现在是一群人在共同想象。 “哇,感觉能脑补出一个古代的悲惨故事了。” “我也差不多,好有画面感。” 包括顾璇也是顾不得其他,只道:“对啊,这个歌词把框架搭出来了,然后就是想象...” 大家于是都不说话了,显然,都默认了这件事情——刚才说到想象力是无极限的,没说的是,前提是得有个合理的框架让人想象。 举个没那么恰当的例子,就是某些。 开局写的某个等级的人多么稀有,多么牛逼,多么天上有地下无,简直是人间活神仙。 读者也跟着作者的想象力一起,幻想着如果是自己,或者说主角到达这个地步,或者说没到达这个地步,该如何如何挑战这个等级。 结果写着写着,诶,还没过多少章。 这主角咔嚓就到了某个等级,并且还是“真神仙遍地走,活神仙多如狗”的程度...大家都傻眼了,这怎么就一下子到极限了,这才多少章? 然后作者表示,咳咳,其实是当时主角的眼界太低了,实际上还有更厉害的。 大家表示勉强能接受,结果很快更厉害的等级又到了,作者表示还有还要厉害的;接着,又是还有更厉害的国家等级更高,还有飞升,还有... 这就离谱,离谱好吧! 所以现在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囍》并不是说上来就给人一副特别能层出不穷的故事。 而是把故事固定在一个框架内,先把大体的事情给说一遍,然后就固定这个故事框架,往里面塞东西——接下来的歌词,就是在回忆故事。 说“马蹄声渐起斩落愁字开”。 说“野猫都跟了几条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