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死后不久,国都就定在了燕京。” 朱元璋更迷茫了: “燕京?那是我给老四安排的封地……半个时辰前您差点将我当成老四,难不成他当了皇帝?” 周易觉得这事儿一时半会说不清,干脆在电脑上找了一部讲述朱棣靖难的纪录片,看得朱元璋跟坐过山车似的,心情起起伏伏: “标儿居然早早病故了?” “朱允炆……我怎么会有这么蠢的孙子!” “停棺七日便下葬,还不准儿子奔丧……嗬,可真是我的好圣孙呐!” “老四这个蠢货,回去我先揍他一顿!” “标儿死前居然考察了关中与河洛地带,意欲迁都洛阳……他才三十多岁,为何稀里糊涂便死了?是不是迁都引来了朝臣的反对?” “仙长,迁都洛阳可行吗?” 最后这个问题,还真问对人了,周易刚刚给赵煦推演过国都,点头说道: “当然可行,连位置都选好了,倾周轧魏,接唐临汉……洛阳的水运条件比燕京好很多,还四季分明,不像燕京那么苦寒,同时能够兼顾西北,符合定都的条件。” 明朝初期,涡河已经贯通到郑州范围,跟现代社会的贾鲁河流向基本一致,只要跟洛水接通就是一条黄金水道,根本不用再疏通运河,苏北也不会变成一片白地了。 明朝的黄河走淮水入海,但淮水又肩负着运河的职责……而这两者是完全相悖的,想要漕运,就无法控制黄河,控制了黄河,漕运又会一塌糊涂。 漕运是大明的经济命脉,不能断绝,那就只能苦一苦苏北的百姓了……明朝两百多年国祚,几乎三年一大淹,两年一小淹,淹得苏北成了一片白地,几十里不见一处人烟。 要是定都洛阳,就不用发愁这个了,好好疏通黄河水道,搞一搞束水攻沙,不仅能减少黄河的危害,同时还能在海中开辟大量疆域。 至于漕运,汝河、颍河、涡河,全都可以担起这个责任,甚至还可以将南阳的淯河与叶县境内的沙河修通,增加一条汉水漕运,将荆襄地区的粮食直接运往洛阳。 跟燕京相比,洛阳简直就是大明的天选国都。 可惜朱标不明不白的死了,迁都的事就此罢休,整个大明在朱元璋晚期,就开始了畸形发展,好在一些制度不错,比如卫所制,让大明将士哪怕饿肚子也心甘情愿为朝廷打仗。 自带干粮跋涉几千里去打仗,打完再饿着肚子回去,饷银至少拖欠了三年……这事儿不管大汉还是大唐,都根本做不到,但在明朝却真实发生了,还不止一次。 这说明老朱制定的一些政策是很管用的,只是可惜,从朱标早逝开始,逐渐失控了。 朱标死了,整个太子党的人就得杀光,否则朱允炆压不住,这就有了蓝玉案……朱允炆削藩,又逼反了朱棣,整个大明的局势越来越不可控制。 现在,趁着老朱刚上位一年,一切都来得及挽回,周易打算给朱标续几十年寿命,让大明回到它本该有的样子。 迁都洛阳,经略西北,灭掉建奴、殖民东瀛,解决倭患、称霸海洋……是时候给大家看看,完美形态的大明有多牛逼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