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她不知道-《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2/3)页
【“那孩子就是一次洪涝灾害的幸存者。她可怜,在那时候没了家。”】
【“……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九八年,那时候玲玲还是个孩子——这是她的电子档案,你可以在这里看,但是不能带走,而且还要保密。”】
【“……当然。不过胡医生,她的情况好像档案里面没有记录,里面只有她的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
【“她的个人档案里面当然不会记录。我能知道,是因为我们医院当时支援了玲玲的家乡,有建立相关的医疗档案。”】
【“……”】
【“这孩子很努力,没了家,但是面对生活一直很乐观,很努力。大学考到了北都,最后还留在我们医院当了护士,像当初帮助她的人一样去帮助其他人……只不过她再怎么乐观,当初的事情肯定也是有影响的,所以我对她很上心。咨询的事情,还要拜托小南你了。”】
【“……当然。”】
……
这就显现出专业壁垒了——和胡医生的判断不同,李玲玲可不是“乐观”。
如果南祝仁判断的【幸存者愧疚】正确的话,那李玲玲实际上是在痛苦的驱动下这么“努力”的。
而这种努力本身也是她追求的痛苦的一部分。
同时,因为童年期被【幸存者愧疚】长时间包裹,自然而然地影响了李玲玲的社交功能和情绪功能。
但是李玲玲的情况没有得到重视,甚至某种程度上还被解读为“好事”,所以她便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最重要的阶段保持着这种状态,在度过了青春期和成年早期之后,最终稳固下来。
形成了【边缘型人格障碍】。
南祝仁今天咨询最大的收获,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李玲玲明白自己有着【幸存者愧疚】的问题了。
这也是通常心理咨询第一阶段的任务——收集信息。
不仅仅是咨询师要收集来访者的信息,来访者也要获得咨询师反馈过来的自己的信息。在明确了基础的问题之后,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
想到这里,南祝仁看着眼前的来访者,还要再次感叹一声——这场仗打得真是富裕。
一般的咨询,可能要到第二个月才能够达到现在的程度;而这回在第二次咨询就完成得七七八八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