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川望着他转身的背影,袖口露出的机械表闪着冷光。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起,掠过玻璃时投下一片阴影,刚好罩住草稿纸上那句“超立方体“的批注。 天启的提示音适时响起,比上午更清亮几分:“检测到下午考题涉及模糊数学,建议提前十分钟入场。“ 他摸出手机,屏幕上有李然发来的消息:“林董今早去了鸿泰总部。“ 阳光突然穿透云层,在草稿纸上烙下一片亮斑。 林川把资料塞进背包,金属搭扣“咔嗒“一声扣上,像扣上了某个即将开启的开关。 下午的考场里,孙教授的“九连环“正等着被解开,而有些答案,或许要等最后一笔落下时,才会真正显形。 下午的考场飘着若有若无的檀香,林川提前十分钟坐在座位上时,看见孙教授夹着皮质文件夹从讲台侧门进来。 老教授银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镜片后的目光扫过全场时,像手术刀划开布料——精准,带着审视的锋利。 发卷铃响的瞬间,林川的瞳孔微微收缩。 题目标题“九连环·模糊数学模型构建“在纸页上泛着墨香,题干里的二十七个变量参数像活了似的在视网膜上跳动。 天启的声音立刻在意识海翻涌:“检测到模糊集合论与拓扑学交叉应用,需调用1982年扎德模糊逻辑论文及2020年MIT模糊控制案例对比。“ 他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笔杆,笔尖在草稿纸边缘点出个浅淡的圆。 陆子轩就坐在右前方第三排,此刻正把钢笔帽咬得发白,后颈的碎发随着吞咽动作微微颤动——那是他上午观察到的,陆子轩思考受阻时的习惯性动作。 “开始。“监考老师的指令像发令枪。 林川的笔尖几乎同时落下,第一个步骤刚写“定义模糊隶属函数μ(x)“,余光瞥见陆子轩的草稿纸“唰“地翻到第二页,钢笔尖在“拓扑空间“四个字上重重顿出墨点。 意识海里的数据流突然加速。 天启投影出的三维模型中,二十七个变量正以分形结构重组,每个节点的隶属度值像萤火虫般明灭。 林川的呼吸逐渐沉到腹部,笔锋在纸页上划出流畅的弧线:用模糊测度修正传统拓扑邻域定义,再引入马尔可夫链模拟变量间的动态关联——这是天启结合近三年模糊数学前沿论文生成的最优路径。 “考生注意,还剩四十分钟。“ 林川的笔尖在“结论“二字上悬了半秒,突然在右侧空白处补了个注脚:“若将时间维度纳入模糊集,可构建动态预测模型,适用于金融风险评估场景。“墨迹未干,他已经合上试卷站起。 交卷台边,监考老师的手表指针刚划过两点十分——比规定结束时间早了整整五十分钟。 转身时,林川的目光掠过陆子轩的座位。 那少年正低头疾书,发梢沾着汗湿贴在额角,试卷第二面密密麻麻的公式里,隐约能看见“模糊测度修正“的关键词。 天启的提示音适时响起,比上午更沉了几分:“目标对象解题步骤与系统中级推演路径重合度87%,建议后续保持技术壁垒。“ 考场外的穿堂风卷着梧桐叶掠过门框,林川把试卷递给监考老师的瞬间,听见后排传来纸张翻页的脆响——是陆子轩也放下了笔。 评审室的门半掩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