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我找机会……哦对了,下个月有一场文艺圈的拍卖行,因为会上会拍卖他一份手稿,所以他肯定会出席,到时候我和你一起去就行了。” 林健岳也不可能过于大费周章。 本身也没必要。 苏超又不是想免费拿金庸的所有版权。 真金白银的买卖。 有个介绍人会好谈一些。 至于苏超没有成功项目经验,这不马上就要有了吗,那个什么《野蛮女友》。 而且,什么叫成功经验呢? 《心太软》难道不成功吗? 林健岳不懂娱乐圈的那一套,但是他就觉得,以苏超现在挟《心太软》以霸两岸三地的势头,就算拍一个他在里头翻跟头的电影,都一定有人会买账。 几百万歌迷,哪怕只有一百万人为了苏超进电影院,这就是几千万的票房啊。 商业价值直接拉满了。 姓查的老东西又不是疯了,怎么可能还挑三拣四。 内地娱乐圈那么多人,能够入眼的不多。 苏超绝对是要背景有背景,要实力有实力,妥妥的合作首选之人。 林健岳自己就是这么认为。 姓查的又不瞎。 “那真是太感谢了!” 苏超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不错的见面机会。 而且,他填了那么多词,怎么不算是文人呢。 哦对了,还写了一本《坏猪格格》的,听说在香江这边也卖的不错。 写了,就是作家。 “还有你那个基金,也办得差不多了,等你下个月过来的时候,就能给你办妥,你想投资什么行业?” 林健岳想着要不要给苏超一些建议。 四五百万的基金,如果没有他这样的行家引路,说不定几下子就折腾没了。 “可能会投资电影、互联网什么的。” 基金投资的项目,不能和苏超本人发生资本层面的交集,但是苏超可以不投,让基金来投。 “互联网?” 林健岳像是听天书一样。 “雅虎知道吗,去年三月份成立的一家公司,推出了搜索功能、门户网站功能和邮箱功能,那个就是互联网。” 苏超随便举了个例子。 国内最早的互联网公司是瀛海威,它是中国首个申请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企业,早于搜狐(1998年)、网易(1997年)、中华网(1997年)等公司。 “新东西啊,市场前景怎么样?” 林健岳挠头,这玩意他真心指点不了什么,可能还需要苏超反过来指点他才行。 “暂时还不知道,不过我挺感兴趣的,林少如果也感兴趣,到时候可以一起玩。” 苏超在林健岳跟前从来不会低声下气。 这位家族资产几十亿,最巅峰时期上百亿的香江豪门继承人,在一千万都拿不出来的苏超眼中,也就是个不那么纨绔的二代而已。 一起玩,也可以说是带你玩。 “我回去之后研究研究,你这个……太新潮了,我好歹也是在俄勒冈大学读过书的人,之前居然都没关注过。” 林健岳苦笑一声,不得不感慨一句岁月催人老。 现在年轻人关注的很多东西,他已经听不太懂了。 他关注的更多的是金融,是地产…… “也可以投资电影,不能保证稳赚不赔,但是我手里的绝对都是优质项目。” 如果只是几百万投资规模的电影,苏超和刘得华就能搞定,但是如果成本更高的话,苏超就需要拉拢更有财力的玩家入局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