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听听是人话吗?(求月票)-《这个明星不想再卷了》


    第(2/3)页

    他思索了片刻之后问道:“听说你去香江那边做电影了?”

    “对,已经做完一部。”

    苏超点点头。

    “那个我知道,七月份也会在咱们这边上映。”

    韩三屏其实看过样片。

    眼下引进片的权力不在任何一家电影公司。

    但是引进片必须要严审。

    所以就有一个由位高权重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委员会。

    韩三屏是其中的主任。

    这也为后来中影的业务范围打下了基础。

    对于这部电影,韩三屏的评价毁誉参半,他觉得思想上比较的浮夸,有资本主义糟粕的嫌疑,但是从电影的角度看来,电影完成度极高,商业水平是内地电影拍马难及的。

    对商业电影的理解,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现在主打经济发展,各种国企改制。

    电影行业也不例外。

    他94年成为北影厂厂长,兢兢业业的想要做出名堂。

    正好缺少这样的人才啊!

    他来到这边不急着走,和黄健新聊得火热,其实也有等苏超的意思。

    苏超和西影厂关系非常好。

    张子恩、周小文、黄建新,还有很多西影厂的幕后。

    反倒是和北影厂关系平平。

    只有霍建起那点儿关系。

    苏超做了一部《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电影,也没有走霍建起那边的路子,而是找了央视。

    韩三屏不会把苏超当成普通年轻人看。

    没有任何作品,能走通央视的路子,怎么可能是普通年轻人。

    “我没什么经验,到时候还希望叔伯前辈们多多教导。”

    苏超笑得一脸谦虚。

    对林健岳,他能装二代三代,在内地却不行。

    只能互相借势。

    这就是出身普通的缺陷了。

    咱就是个小镇做题家,还没把题目做好,高考落榜了。

    怎么可能比得上人家大院子弟。

    “我听说你给霍建起导演写了个剧本,他爱不释手,都快背下来了。”

    霍建起是韩三屏的人。

    他的第一部电影处女作《赢家》,出品人就是韩三屏,是韩三屏亲自给批的钱。

    但是霍建起现在手里的《那山那人那狗》,却未必会交给北影厂去做,因为真正能够做出的不是霍建起,而是拿出剧本的苏超。

    韩三屏觉得本子很好,没什么资本主义糟粕。

    “哦,那电影啊,其实属于小成本电影,投入最大的可能就是摄影了,霍老哥是北影厂的人,以后还需要韩叔多多支持。”

    苏超听懂了对方的意思。

    这电影肯定要和电影厂合作,因为民间资本没资格制作电影。

    哪怕是挂个名,也要挂在电影厂。

    “这个你放心,好剧本不会被埋没的。”

    韩三屏哈哈一笑。

    “韩叔啊,我其实一直都有个疑问……”

    苏超和座山雕在这里磨磨叽叽的,肯定有他更深层次的目的。

    “什么疑问?”

    这就是相谈甚欢的好处了,你开个头,人家立马给你捧哏。

    “咱们内地的电影公司,为什么不考虑做一做大片呢?”

    市场是大片开拓的。

    因为大片更容易有高票房——很多反例,但是行业很多人普遍这么认为。

    这也是2000年后大家纷纷搞大片的原因。

    一方面是大导野心高涨,另一方面是上头给了任务,大佬们想要看到堪比国外的大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