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司马越说罢,目光望着苟晞。 他并非是在征询苟晞的意见,这只是一种习惯,一种上位者展现礼贤下士的姿态。 “属下遵命。”苟晞干脆地回答。 既然司马越会做出如此安排,必然有他自己的考虑,苟晞懒得去猜测各种原因,猜的对错与否都毫无用处。 “你留在濮阳,除了督办粮草一事外,本王还要你聚合兖州各处的兵马,待本王攻下邺城后,你要随本王一同兵伐长安城。” 这原本就是司马越的计划,只是被公师藩围城后有所破灭。 然而,此刻的司马越信心满满,觉得也就是在时间上有所耽搁,计划还是应该继续下去。 “属下领命,属下定不会辜负明公的期望。” 对于未能随大军出征,苟晞没有一点失望,反倒是有几分高兴。 并非是苟晞怯战,只是这一场战事让他有了深切的感悟。 所谓乱世英豪。 绝非是凭一己之力就能称雄于乱世,也绝非是靠仰人鼻息就能成为英豪。 作为兖州刺史,苟晞觉得自己应该有一支像荥阳军一样强悍的兵马,即便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到,至少也要将兖州境内的兵马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苟晞十分羡慕李峻,甚至说是有几分妒忌。 他不清楚李峻的部下为何会如此忠心,即便是面对权倾朝野的东海王,李瑰等人竟然也能无所畏惧地维护着李峻的权威。 明面上,这样的荥阳军是朝廷的兵马。但若细思之下,谁能否认这样的荥阳军不是李峻的私兵呢? 当下的乱世中,有兵才能得势。 既然东海王要聚拢兵马备战长安城,苟晞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要借此建立起新的兖州军,一支完全听命于他的军队。 司马越并不清楚苟晞的所思所想,对苟晞做出安排后,他又将目光望向左卫将军陈眕。 略做思忖后,司马越缓声道:“陈眕,本王命你为前将军,领五万兵马攻下邺城,你能否做到?” 陈眕,颍川许昌人,晋太尉陈准之子,陈群族曾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