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神州陆沉,烽火照西京 第二百零四章:强者的考量-《铜驼烟雨》


    第(2/3)页

    李峻点了点头,听朱宇继续道:“王将军与张督护已经领兵去追了,督护让属下回禀大将军,并建议提早通知汉中那边。”

    一旁的郭方闻言,转头对李峻道:“大将军,我会安排人手押运粮草过去,汉中那边我也派人去通知。”

    子午道本就是由河谷开辟出来的一条山路,若是没有粮草行军,王瑚与张景坚持不了多久。

    李峻颔首,望向郭方的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朱宇,北口那边的仇池军不少,你们打得不错。”李峻转头望着朱宇,笑了笑。

    李峻的初衷是想要拦下杨茂搜,既然王瑚与张景没有做到,却也是杀敌无数,也便无须再有责怪之言,原本就是自己的多虑延误了战机,怪不得任何人。

    更何况,仅剩几千人的杨茂搜又能有多大威胁呢。

    朱宇拱手道:“大将军,兄弟们是能战,却也不全是咱们的功劳,逃出长安城的百姓也与弟兄们一起拼过命。”

    “哦...?有百姓逃向北口了吗?”李峻以为城中的百姓皆已送至了渭水北岸,没想到还有人逃去了子午谷。

    朱宇将事情的原委讲述了一遍,随后招手换来了一人。

    来人行至李峻的马前,躬身执礼道:“下官京兆郡主簿王育拜见平西将军。”

    王育已过而立之年,中等的身材显得有些瘦弱,眼神中却有着几分刚毅的神色,他便是在张景马前应声大吼的中年人。

    李峻点头问道:“王育,他们都逃了,你为何不逃?”

    王育明白李峻的所指,李峻口中的他们就是指司马颙及其一同逃走的官员。

    王育苦笑的摇头道:“下官原不想走,最后也走不了,下官的家人在城中,诸多相识的人也在城中。”

    这本就是事实,也无须说出大义凛然的话来,在两万具死尸的面前,王育不愿说出自己所做的那点微末之功。

    他是在城中领人抵抗,却也如同四处逃命一般,没能救下太多人的命。

    适才,朱宇向李峻讲述了王育在南角村以及杜村的表现,这让李峻对眼前之人有了几分敬意。

    李峻点头道:“王主簿,你能为民留守险地,本将军必会替你向朝廷请功,眼下的长安城如同死地,你可愿助我恢复城中的安定?”

    李峻是平西将军,他所说的话便是军令,王育自然不敢抗命。他只是对一点有些不解,那就是李将军口中的请功,这话从何谈起呢?

    王育是河间王司马颙的属官,如今司马颙成了反叛之人,他这属官本应也是做到头了,又如何会有什么功劳可赏呢?

    另外,自己的确在城中反抗过鲜卑军的杀戮。

    可是,祁弘是前来平叛之将,鲜卑突骑军则是平叛之军,自己的行径如同在和平叛之军对抗,那自然也就成为了反叛之人  这又有什么理由来请功呢?

    李峻看出了王育的迟疑,淡然地笑道:“本将军说你有功,你便是有功,若救百姓的命都不算功劳,那天下还有谁会在意黎民苍生呢?”

    李峻的这句话,算是对王育的所作所为给出了评价,而且还是一个极高的评价,这让王育有些受宠若惊。

    他先是向李峻长躬执礼,继而又跪地叩首道:“将军能有如此体恤百姓的仁义之心,实乃长安百姓之福,王育先替活下来的长安百姓向将军谢恩了。”

    李峻翻身下马,伸手扶起了王育,说道:“那好,我便把眼下的长安城交给你,你替我将这座城恢复过来。”

    说罢,李峻转身对骞韬吩咐道:“命武威军驻防长安城,凡有滋扰百姓,敢乱杀无辜者,无论是谁,你都给我杀了他。一人敢犯,杀一人,百人敢犯,灭其军。”

    李峻的话意所指,在场的众人都明白,受命管制长安城的王育更是有了胆气。

    王育本担心李峻碍于情面,不会干预鲜卑军的胡作非为,这就会让之后的事情很难办。

    当下,他听了李峻的这番话,打消了心中的顾虑,躬身领下了李峻的将令。

    对于长安城的掌辖,李峻并不打算用自己的人。

    换言之,他并不想将长安城划入自己想要控制的范围内,至少眼下不想如此做。

    长安城位于雍州境,距离现已掌控的仇池与梁州都相隔较远,以武威军当下的兵力来看,实难有效地守护住长安城。

    另外,虽说长安城所处的位置有八水相护,又有群山立于周边构成天然军事屏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