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最惊人的一次,是任江峰带领导调研,加了一个某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结果看到他微聊发了个状态,一张不甚清晰甚至有点遮遮掩掩的会议照片,只能看到“李颜”的水牌而看不到人。 配文是:“造物主李颜再次涤荡我等心灵。” 任江峰都傻了,这哥们相当心高气傲,认为领导来调研“没必要过分接待”,回头堂而皇之发这样的状态? 很快,在2017年7月,任江峰获得了一个非常难得的调研机会,前往材料研发中心。 座谈会结束后,任江峰敏锐察觉到李颜留下了一众研发骨干,于是借着“学习”的由头,主动留在了会场。 李颜没拒绝,他反而对任江峰如此好学感到意外,非常欢迎任市长加入。 刚一开口任江峰就状况外了。 “我看过大家的报告了,目前研究的方向还是不够明确,如何让局域电子离域化,或者说,如何实现sigma电子的金属化,也就是尽可能让局域电子待在费米面附近,而不是深深地埋在原子内层,才是我们搞超导材料研究的核心要义。” 任江峰差点就举手问“老师你在说什么”了。 可恶的是在做一圈人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我看朱工提到,要实现宏观量子效应,最重要的就是局域化。这句话是没错,但局域化不是万能的。原子内层电子都是局域的,但并不意味着它们能贡献超导电流。大家发散思维是好的,但说到底,目前的最优解依然是掺杂。” 众人又是点了点头。 “以导电性为例,它主要是由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来决定。以我们对单质硅研究的经验来看,掺杂是提升载流子浓度的手段之一,但只要掺杂了,就必然导致杂质和缺陷增多从而迁移率下降这一结果,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在硅掺杂中,N型掺杂的磷和硅结构和能级几乎完美匹配,迁移率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找到能级处在母体材料费米面附近的掺杂剂,就是我们目前最切实际的工作方向。” 说到这,终于有人举手发言了。 卧槽,还真是靠举手? 你们真把李颜当老师了吗? “李总,我们组一直都是坚持掺杂的,只是确实在穷举思路上遇到了困难。” “穷举的思路不对,掺杂剂远不止元素。就像钙钛矿ABX3的A位就从原本的原子,变成了更为复杂的甲胺基,复杂度一下子就打开了,很多之前没想到过的思路也就冒出来了。这时候纯靠穷尽法的参数扫描、堆人力物力的研究思路,面对无穷多的化合物基团,显然力不从心。你不能妄图用尚且非常有限的认知,去探索复杂的物质世界。” “那……” “要从更核心的逻辑去理解。” 任江峰听懂了,其他人却没听懂。 “直接从物质构成的逻辑上,去尝试探索突破。” “这个,这个这个,该怎么切入呢?如您所说,物质世界如此复杂,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 不知道为什么,任江峰突然有些熟悉的感觉。 他从跟李颜一块搞系统搞计算机的那群人那边听过,李颜竟然说过“跟计算机共鸣”这种话。 今天这种发言,异曲同工啊。 但大家没人觉得他在瞎扯胡诌,反而很努力地理解着。 毕竟李颜说要跟计算机共鸣,是真他妈能共鸣得了…… 任江峰一愣,所以,难道,李颜真能理解“物质构成的逻辑”? 虽然他不懂,但这个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了? 李颜点了一下桌面的按钮,大屏幕突然就是一堆的反应公式,“这些是我给各位找到的新掺杂路线,大家先去做做实验,务必按这下边附的实验手册做,应该能对我说的话有新理解。” 嚯,原来是直接给参考答案? 不是,这玩意儿是说给就能给的吗?难怪有人说他开了修改器,想要物质有啥特性就按自己意愿来是吧…… “另外,”李颜又点开了一张图片,“这个东西,是另一个研究组按我的要求做出来的全新材料,目前命名为LY-77,它就是前边说的第三第四个掺杂路线的实验主体,我相信,按目前的思路,迭代到99代之前,必定解决常温超导。” 全场响起了无比热烈的掌声。 任江峰愣愣地跟着鼓掌。 然后就眼睁睁看着刚刚装了一逼的李颜在大家堪称璀璨的目送下离开会场。 他赶紧追了上去,“李颜,李颜,你刚刚说的解决常温超导……是真的?” 李颜看了一眼手表,只是简单朝任江峰点头示意,“我从不说没把握的话。” “那这可是大新闻,迭代到99代,大概要多久?” “这个我不清楚,反正迭代到77,花了三个月。” “了不得啊了不得,这么大的推进,你也不说说,急着回去吗?我请你吃个饭吧!” “不了任市长,”李颜的车门已经有人拉开,“全新的超导材料只是下一步的基础,不值得如此激动,至于现在,我要去接老婆了。” “老,老婆?” “她毕业典礼,我去站站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