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


    第(1/3)页

    当天乡试结束后,  所有试卷经过糊名等等工序,送到各位考官的手中。

    今年参加乡试的人共有三千多人,可想而知,  试卷数量的庞大和驳杂。

    主考官虽然掌握着最后拟定名次的权利,  但试卷的批改却是由其他各位考官完成的。

    每个人负责的考题都是固定的,  一般情况下,  只以圈和叉作为是否通过的依据,  若是试卷答的极好,才会在旁进行批注。

    接着再将试卷整理出来,依照所获得的圈来排序,  所得的圈越多,便为佳卷。所有佳卷由主考官一一看过,来拟定最终的名次。

    批改经义的几位考官,今日心情不错。

    这今年的考生,  比往年好了许多,  尚少在经义题上出错的。

    经义不像其他题型那么灵活,  多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出,让考生阐释其义理或是默写文章。

    一般来说,  只要是考生学过四书五经,  都有几分头绪,  当然要答对所有的墨义经文,  还需得倒背如流其中的文字才行。

    今年三道经义题都不算刁钻,  但也有些冷门,看来今年的考生准备地十分充足。

    几个考官在经义题上,就没什么要批注的,  最多不过是看到谁的字不错,  写上一句评语罢了。

    批改好的试卷放在一边,  接着传阅到其他考官手中,批改下一类型的题目。

    如此一来,分工明确,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当然到了诗赋的环节,便有考官开始有所偏好起来。

    因为诗赋虽由于规矩准绳,声病对偶而受到局限,但也是最显现考生文采的文体。即便是应试之作,有时也不乏有耳目一新的诗作出现,让人眼前一亮。

    此次诗篇是需要考生描绘春景,春色自古以来都为文人所喜,要想脱颖而出,并不容易。还有少部分人不解题意,描绘成秋景,像这样的主题若是出了大错,便直接判一个罚落,只有等明年再来了。

    整整一日过去,时不时可以听到考官点评道这个“词采华茂”,这个“笔力坚实”,江南本就文人荟萃,兼这山水如画,诗赋盛行,古往今来,倒也寻常。

    忽然一位考官惊叹道:“此篇诗作结构严谨灵动,诗意明达蕴藉!律赋驱架典故,引用经籍,浑然无迹,咏物雅重,命词竣整,实乃上乘之作。”

    闻听此言,另外一个考官忍不住凑过来看了一眼,不禁深以为然,不过并未再说什么,而是继续批改下一篇试卷,毕竟诗赋作的好的人么,大有人在。

    如今诗赋所占的比重已经不断降低,说明朝廷取才渐渐重于实务,所以一般情况下,诗赋作的好的,即使榜上有名,也不容易在前列。

    见同僚这般反应,那考官深知其中的奥秘,只能遗憾地多写几个批注翻到下列作罢。

    过了一会儿,那边评改试论的也有入目之作。

    那位考官开口道:“此文文势简洁而气平和,清密而流畅,行文颇有古风,实在是赏心悦目,不知能否更进一步......”

    另一考官也在旁扫了一眼道:“这破题确实开门见山,十分精炼,只是昨日我记得也有几篇好文章,不见你如此夸赞。”

    那考官含笑不语,他还有一点未曾提及,此人卷面极为整洁,字迹清正,甚至无一个墨点,仿佛一挥而就,如何不让人惊叹不已,当下多写下几个批注。

    等到了时策那边又是另一番场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