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章   古怪-《道不宁则鸣》
            
            
            
                
    第(2/3)页
    深入虎穴,哪有不忌惮老虎的道理,更何况大秦可是远比老虎要阴险狠辣的多。
    大秦的这方举措让其余三国的人深感忧患,第一时间便着手应对。
    大魏一方只是暗中商议了不足一个小时,便决定直接乘坐渡船出发,一边改装一边回国,航线至少远离大秦边境线两万里。
    大汉那边显然也想到了什么,虽与大秦没有根本上的直接利益冲突,可他毕竟毗邻大魏和大金两个帝国,大魏既然要走,那它必然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毫不犹豫的乘坐渡船出发,且航线偏离大秦和大魏边境线极远。
    至于大金,他的选择就令人深思了。
    因为他们的渡船,没动!
    不单单是大金的渡船没动,就连剑门、云霞山和星辰阁的渡船都没有动,仿若无事一般继续改造。
    本来这样的大工程需要极多的“炼器”“布阵”的人才,可“小满楼”有现成的各种军事装备,只要购买下来后合理运用搭配就行,省时省力省心,也把施工人手压缩到了最低,同时又把内部秘密保留到了最大化。
    其实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考量,且都在改装的过程中留有极多的余地,以便于日后安置核心部件和更深一层次的配套设备。
    各种势力的眼线在暗中传讯消息,哪方渡船转移、哪方渡船上了什么人、又有哪方大势力在跟渡船上的人沟通等等,如一道道的无形蛛丝,钩织成一张惊天的大网。
    最终,三百艘渡船的停靠点仅余一百出头的数量,其中还包括了大金的八十艘,剩余的渡船还包括三大宗门,以及一些其他较强的势力,比方说“海量商楼”就有两艘,城南赵府、城东李府、灵兽园和紫极堂都有一艘,另外还有一些知名的商号和商会,或联合或独资,都是打算做起搭载商客的生意,所以就是简单的做了一些防护措施。
    有些足够精明的人早早就跟相关势力做过报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产生,这便是商人的智慧了!
    这般大型的渡船都能够无声无息的消失,那么战略性的丹药无迹可寻也就变的更正常了,只是很多人的心底隐隐的有些不踏实,总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生活在烟城的人比常人更为敏感,那些渡船起起落落,那些人行色匆匆,又有很多人包下了一个个的大酒楼、大茶馆,总之都让人感到不平常。
    还有一些人比较特殊,那是一百好几十万来自天渊城的人,在天渊七脉和城主府没走之前,他们绝大多数人的心中始终会有顾忌存在,可如今,这道枷锁解除,便也彻底让这么多人内心自由了起来,可以完全凭借喜好自由选择。
    诸多“通灵境”的高手们纷纷出手,打算建立各自的势力,拉拢“老乡入伙”;一些极有志向的青年和少年们则临时组队建团,打算凭着他们的实力建立一番事业。
    这么好的机会,大秦、大金是一点不想放过,纷纷抛出橄榄枝,继续兜售着梦想和前程。
    两国的优势都很明显,大秦是占据着地利优势,并且在政策上有优待。
    大金很粗-暴直接,就是一点,给钱,给足钱,给够钱。
    至于大魏和大汉,这两国虽有人留守烟城,可实在分不出足够的人手前往竞争,于是就这么落了极大的下风。
    ......
    “镇北王”秦无暇的回归路程频频遇险,虽然早就有所预料,但依旧吃惊于那些人的丧心病狂与肆无忌惮。
    三十余位“通灵境”的高手随行,路途只是过半,便有十余人“掉队”,怎不令他心惊。
    要知道,他回返北方战线是临时下的决定,而那些人是提前埋伏好就等着他过来,越想,越觉得骇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