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江清月的话说完,吴王也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正当大家面面相觑之时,他突然抬起头,面露赞赏地朝着江清月道:“宋娘子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今日受教,着实佩服!” “只是——眼下已近端午,我记得往年这时候也该插秧了,现在种稻可还来得及?” 江清月点了点头,“是晚了些,不过并非完全来不及,只要打理得当,秋收应该不成问题。” 说罢,江清月便主动把之前宋砚在村里推行二茬稻的法子给说了出来。 二茬稻晚了一个多月尚且还能收获不少,现在若是立即着手开始播种秧苗,在秧苗生长的同时开始开荒整地。 待稻田彻底整好之后,秧苗差不多也可以插了。 听到江清月这么说,种了半辈子地的宋大川也忍不住开了腔,“殿下,我儿媳说的没错,现在还来得及!不光能种水稻,还能种豆子,豆子对地要求不高,而且还能养地!” 吴王听后眼底越来越亮,没想到宋家人打仗是把好手,种起地来也个个是把好手。 于是便当即拍了板,“好!我等下便让人快马去安排稻种和豆种过来!” “元明,你明日便开始着手带领大家开荒整地、准备春播!只是种地的事你懂得也不多,事事都要问过宋家才好。” 说罢,又将目光转向了宋大川和宋砚,以及江清月的身上。 “大川兄,我即刻就要南下,江都府百姓的口粮我就仰仗你们一家人了,还望你们多费心!” 宋家人齐齐点了点头,表示会竭尽全力。 江清月和宋砚相视一眼,打算趁着这个时机先把山里的红薯给移出来试种。 其实,早就在援军到来的当天晚上,两人便商量好了。 一下子贸然拿出那么多作物,对眼下还不算太平的社会来说并不妥当。 而且玉米土豆之类的播种也已经晚了。 思来想去,只有还未扦插的红薯是最合适的,而且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最适合眼下来不及细细耕作的荒地。 于是,宋砚便当把要在城外试种红薯的提议当众说了出来。 至于红薯是怎么得来的,他们在山里又是如何试种的,也都按照之前的口径告知。 吴王从小博览群书,还从未听过有红薯这种粮食,而且产量竟然如此惊人? 便激动地让几人拿来看。 宋冬梅拔腿跑回厨房,随后拿了两颗红薯再次跑到了前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