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尺尖划过空气,竟带起一声极轻微的、仿佛撕裂绸缎的“嗤”声。一道比蚕丝还细的金线,在尺尖划过的地方一闪而过,亮得扎眼。 就在那金光闪现的刹那,李司辰浑身一激灵,左眼像是被针狠狠扎了一下,疼得他倒抽冷气,但眼前却猛地“看”清了——不再是砖石地面,而是一片浑浊、缓慢流动的暗黄色气流,像是一条地下暗河,正从角落深处缓缓淌过。 他甚至能模糊地感觉到,在这暗流更深处,贴着地肺的地方,盘踞着一个无法形容的、沉甸甸的、仿佛睡了千万年的巨大玩意儿,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可这感觉来得快,去得更快,没等他细品,眼前一花,又变回了普通的水泥地。 而就这么一下,李司辰觉得像是被人抽干了骨髓,眼前阵阵发黑,两腿软得跟面条似的,差点一屁股坐地上,左眼更是疼得突突直跳,冷汗哗啦一下就冒了出来,瞬间打湿了衣服后心。 “这…这么耗神?!” 他大口喘着气,冷汗瞬间湿透后背。这量天尺,果然不是那么好用的!想要凭借它堪舆定脉、甚至窥探秘境,需要的力量和掌控力,远非现在的他所能及。 “小子,急不得!” 袁守诚在一旁护法,见状连忙提醒,“量天尺是上古重器,与你血脉相连,但催动它需要深厚的修为和精准的掌控!你这才刚摸到门槛,强行使用,小心反噬!” 就在这时,房间门被敲响,一名总部工作人员送来一个加密U盘:“李顾问,苏研究员紧急传送过来的补充资料,关于‘里八门’和‘外八门’的初步调查摘要。” 李司辰强打精神,将U盘插入电脑。 苏锦书整理的资料显示:“里八门”并非一个严密组织,而是对活跃在阴影世界里,掌握着古老传承的八个行当的统称——惊、疲、飘、册、风、火、爵、要。 而“外八门”,则更为神秘,据说是指八个游离于世俗规则之外、传承更为久远诡异的古老势力,甚至可能与上古炼气士、方外遗族有关,近百年来几乎已成传说。 资料最后附了一句苏锦书的批注:“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多起无法归类的异常事件,其手法特征,与档案中零星记载的‘外八门’活动痕迹有疑似吻合之处,需高度警惕。” 外八门…可能真的已经现世了! 李司辰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笼罩下来。对手,远比他想象的更多、更可怕! “舅公,”他揉了揉刺痛的左眼,看向袁守诚,“看来,咱们得抓紧了。在去嘎乌婆之前,我必须尽快掌握量天尺的用法,至少…得能自保。” 袁守诚面色凝重地点点头:“欲速则不达。你先稳住心神,熟悉镇魔典中的基础法门。量天尺的运用,离不开对山川地气的感知。或许…我们可以先从这博物馆周边开始,慢慢尝试。” 接下来的几天,李司辰足不出户,在袁守诚的护持下,潜心研读《禹皇镇魔典》,并尝试以量天尺感应地气。过程异常艰难,每一次尝试都几乎榨干他的精神,左眼的刺痛更是如影随形。 但他能感觉到,自己对体内那股微弱气力的控制,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正在以缓慢而确实的速度提升着。量天尺在他手中,也不再是冰冷的物件,偶尔能传来一丝微弱的共鸣。 张清尘在肉太岁的药力下,伤势暂时稳定,但依旧昏迷不醒,脸色苍白中透着一股不正常的青灰色,显然阴寒之气并未根除。 而外界,各方势力也在紧锣密鼓地行动着。 总部加强了对博物馆周边的封锁和监控,并持续分析数据;搬山和墨家的人似乎也各自通过渠道搜集着情报,偶尔有消息零星的传来,都指向川西方向的暗流涌动。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四十一章 完) 第(3/3)页